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陸成寬 葉青 劉園園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他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我國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這背后,科技創新的強勁支撐不可或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領域實現新突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又怎樣穩步邁向科技強國?
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答案:今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關鍵詞,成為與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
基礎研究是整個學科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這些年,國家反復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并加大支持力度。
2022年1月,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將“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列為今年十項重點任務之一。
“這項規劃是從基礎研究本身的規律出發采取的一項措施?!比珖f委員、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所長蔡榮根說,此次,基礎研究十年規劃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見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這有利于鼓勵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潛心鉆研。
蔡榮根進一步解釋道,基礎研究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需要給予科研人員長期穩定支持,而報告中特別指出要加強長期穩定支持,“這是個非常好的規劃”。
報告提出的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也讓蔡榮根感觸頗深。發達國家的基礎研究經費來源一般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慈善機構,而我國的基礎研究以政府投入為主。
“國家財政是有限的,基礎研究全靠國家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辈虡s根強調,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領軍企業也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鼓勵企業加入到基礎研究中來。
“毫無疑問,這會優化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結構?!辈虡s根指出,企業投入基礎研究不一定很快有經濟回報,政府從稅收方面給予鼓勵,有利于激發企業基礎研究投入的積極性。
制造強國:增強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3月4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透露,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我國已經連續12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彭壽以所在的建材行業為例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實現了疫苗藥用玻璃、柔性折疊屏玻璃、超薄電子玻璃、高性能碳纖維、鋰電池隔膜、人工晶體等一大批新材料產業化,打破了國際壟斷,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安全,進一步增強了國家建材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從整體看,我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高端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迸韷厶寡?,企業強,產業才能強。制造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追趕世界一流,就要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彭壽告訴記者,他們將通過搶抓“雙碳”、數字經濟等戰略機遇,持續提升產業的技術基礎、創新能力、整體韌性,繼續加大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十四五”首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力度,強化礦產及原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技術策源地、生態主導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共同推動產業的高端化、量產化、全球化。
專精特新:筑牢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之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讓我非常振奮,備受鼓舞?!比珖f委員、廣東省賽萊拉干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今年兩會,他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提案。
陳海佳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它們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特點,通常專注于產業鏈上某一環節,聚焦主營業務,具有較強大的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和配套能力。同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筑牢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基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需要長期培育,需要政府部門的長期政策托舉?!标惡<呀ㄗh,加大金融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扶持政策的落地考核。
“政府工作報告特意提到‘專精特新’,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將得到進一步的制定、細化和落實,促進形成龍頭企業頂天立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大好局面,釋放創新活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穩中求進、實現高質量發展?!标惡<颜f。
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放水養魚”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2022年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
減稅降費、加計扣除,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我相信,這些措施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這讓我們信心倍增?!比珖舜蟠?、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
在張天任看來,“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導向精準,力減了科創企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費負擔。他認為,實打實、硬碰硬的“稅惠”大禮包,讓企業有了更多的資本用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有效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來自基層企業的代表,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溫暖,也堅定了繼續深耕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睆執烊握f,接下來,他將努力帶領企業將政策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新能源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