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全國人大代表、民進四川省委會副主委、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堯德中指出,成渝地區要成為科技創新中心,關鍵在于人才,尤其是在地人才。
“成渝地區雖然是高教大區,但高水平大學不多?!?堯德中表示,從近日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上看,廣東一個省就上榜20個學科,超過四川、重慶高校上榜學科數量總和;在高水平科研機構方面,中科院在成渝地區的研究院所也不多。
為解決在地人才培養問題,堯德中建議,可由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四川(成都)-重慶共同設立成渝科技專項(或聯合基金),助力成渝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堯德中在建議中提出了具體的設想。
這一科技專項(或聯合基金)一方面解決成渝地區面臨的重大、重要科技問題,另一方面也可用來促進成渝地區科技人員的學術合作。相關項目可由成渝地區人員負責,外地人員參加,從而可以吸引全國甚至全球的優勢科技力量參與到科技攻關和帶動成渝人才進步中來。
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川渝兩地可立足現有基礎,共同梳理目前成渝在前沿學科上的薄弱環節,共同積極爭取教育部投入更多資源培育事關成渝高科技發展的重要學科,如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同時,通過一定的合作機制,將兩地高校的科創資源進行整合,建設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態圈,帶動后發高校和院所逐步壯大。
堯德中指出,在學術環境建設方面,兩地科協 、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可以共同聯手,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舉辦大型專業學術會議,培育若干成渝品牌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吸引川渝兩地科技界和國內外科技界人士深度交流,打造更濃郁的科技創新氛圍,為川渝人才的成長提供多樣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