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鑫 戴世勇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眼下,正是太湖藍藻易發季節。8月18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由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叢海兵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藍藻微能耗加壓控藻船,在無錫太湖下水,試運行取得圓滿成功,其對湖面藍藻控藻率可達到80%以上。
戴世勇供圖
據了解,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今年7月以來,太湖流域因降雨偏少,太湖水位呈持續下降趨勢,致使太湖及下游地區供水受到影響。同時,由于湖體流動性減弱,水環境容量不斷減小,藍藻水華暴發,湖泛風險增加。
相關專家介紹,藍藻是一種原始、古老的藻類植物,在地球上出現在距今35億年至33億年前。藍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溫和光照。在高氣溫和高光照下,藍藻會迅速生長。
“每年7至8月一般為太湖藍藻水華易發、高發期,藍藻初期很難發現,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生長,死亡腐敗后氣味難聞。如死亡分解耗氧過多,會導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分泌出的毒素,嚴重破壞水質,將直接危害人類健康?!眳埠1f。
據了解,目前,太湖藍藻處置主要采取人工打撈和及時引江濟太,來有效增加太湖水資源量,加快湖區水體流動,保障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安全。但這些傳統方式運行成本高,難度大。
“藍藻為了懸浮于水面得到光照而生長繁殖,體內進化出微氣囊,為藍藻提供浮力?!眳埠1f,研究團隊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通過外部水壓能夠壓塌氣囊,為藍藻脫去“救生圈”,使藍藻不能再懸浮于水面生長,而是沉入水底,在無光或弱光條件下衰亡,相當于給藍藻施行了“絕育手術”。
該研究團隊有針對性設計的微能耗加壓控藻船,采用物理水壓從細胞內部破解藍藻生長繁殖的機制,利用水的不可壓縮原理,向處于密閉水容器中的藍藻水注入壓力介質,快速加壓藍藻,能耗極低,并且巧妙地采用序批式自控運行,連續吸入藍藻水加壓后排放,實現大流量吞吐加壓藍藻水。
“微能耗加壓控藻船可以在無人機的引導下搜尋藍藻生長帶,及時控藻,降低表層水中藍藻濃度,降低了藍藻繁殖基數,將藍藻控制在萌芽狀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眳埠1f。
據介紹,本次下水的藍藻微能耗加壓控藻船,是該裝備的定型產品,是應無錫市藍藻治理辦公室的需求而聯合定制的,未來還將生產更大規模的應用產品推向環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