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實習生 王萌
三危山下,鳴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從歷史中走來的敦煌莫高窟,集壁畫、建筑、彩塑于一體,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這里目前保存有的壁畫色彩豐富、題材形式多樣,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鏡頭中,這座具有國際水準的游客服務中心,主要借助現代數字化展示手段,通過主題影院和球幕影院的全方位立體化演示,向觀眾呈現莫高窟絢麗多彩的石窟藝術經典與氣勢恢宏的歷史文化背景,使觀眾在進入洞窟之前就與莫高窟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從而適量減少現有開放洞窟的數量,縮短游客在洞窟內的滯留時間,減輕參觀活動對石窟遺址造成的壓力,緩解莫高窟旅游開放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
除了游客服務中心的建立,洞窟的數字化采集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70年的守護和傳承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者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數字化保護方法,這不僅為莫高窟自身的保護處理難題,也給全國類似的文物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保護方式和技術。
經過敦煌研究院保護團隊艱苦卓絕的不斷探索,該隊伍已經由原來的“保護四人組”發展為200多人,成為全國最大的集“研究 設計 施工”全鏈條一體化的文物保護團隊,工作內容涵蓋文物本體保護、數字化保護和預防性保護等方面。當前,以敦煌石窟為代表的“中國特色 敦煌經驗”文物保護模式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國際。